近期发布的Qwen3-4B新模型性能大幅提升。在非推理(non-thinking)领域,Qwen3-4B-Instruct-2507 全面超越了闭源的 GPT4.1-Nano;在推理(thinking)领域,Qwen3-4B-Thinking-2507 甚至可以媲美中等规模的 Qwen3-30B-A3B(thinking)。
以下测试来自Apple M2 Max,模型为:qwen3-4b-thinking-2507-mlx:4bit
01、40个梨分给3个班,分给一班20个,其余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,二班分到( )个。
【解析】分给一班后还剩下40-20=20个梨,因为其余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,所以二班分到20÷2=10个。
<think>
我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:40个梨分给3个班,一班分20个,剩下的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,问二班分到多少个。首先,我需要理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。首先总共有40个梨,一班分了20个,那么剩下的就是40减去20,也就是20个梨。然后剩下的这20个要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,所以每个班应该分到20除以2,也就是10个。对吗?
首先,先算剩下的梨的数量:40-20=20个。这部分是分给二班和三班的,所以二班和三班一共分20个,平均分的话就是每个班10个。所以二班分到10个。
不过,我需要确认一下题目有没有什么陷阱。比如“其余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”这里的“其余”是不是指剩下的全部,也就是40-20=20个,然后平均分给两个班,所以每个班10个。应该是这样。
再检查一遍:一班20,二班10,三班10,总共20+10+10=40,对的,符合总数。所以二班分到10个。
</think>
**答案:二班分到10个梨。**
**步骤解析:**
1. 总共有40个梨,一班分得20个。
2. 剩余的梨数:$ 40 - 20 = 20 $ 个。
3. 剩余的20个梨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,每班分得:$ 20 \div 2 = 10 $ 个。
4. 验证:一班(20) + 二班(10) + 三班(10) = 40,符合总数。
**结论:二班分到10个梨。**
生成速度:103.35 token/s 总生成数:444 token
02、7年前,妈妈年龄是儿子的6倍,儿子今年12岁,妈妈今年( )岁。
【解析】年龄问题,7年前,儿子年龄为12-7=5岁,而妈妈年龄是儿子的6倍,所以妈妈七年前的年龄为5×6=30岁,那么妈妈今年37岁。
<think>
我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:7年前,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6倍,儿子今年12岁,问妈妈今年多少岁。首先,我需要理清楚时间的关系,先算出7年前儿子的年龄,再求出那时妈妈的年龄,最后加上7就是今年的年龄。
首先,儿子今年12岁,那么7年前,儿子的年龄应该是12减去7,等于5岁。对吗?因为今年是现在的时间点,往前推7年就是7年前,所以儿子7年前的年龄是12-7=5岁。
题目说7年前,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6倍,所以那时妈妈的年龄是5岁乘以6,等于30岁。那现在妈妈的年龄就是30岁加上7年,也就是30+7=37岁。
我需要验证一下是否正确。假设妈妈今年37岁,那么7年前她就是30岁,儿子7年前是5岁,30正好是5的6倍(5×6=30),所以正确。
可能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时间的推算方向,比如会不会有人误以为儿子7年前的年龄是12+7?不过不对,因为年龄是随着时间增长的,所以今年比7年前大7岁,所以7年前儿子的年龄是今年减去7年,也就是12-7=5岁。然后妈妈7年前的年龄是6倍,所以5×6=30,今年就是30+7=37岁。
对的,应该是这样。再检查一遍:儿子今年12,7年前5岁;妈妈7年前是5×6=30岁,所以今年30+7=37岁。没错。
</think>
**答案:妈妈今年37岁。**
**步骤解析:**
1. 儿子今年12岁,因此7年前他的年龄是 $ 12 - 7 = 5 $ 岁。
2. 题目中提到7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6倍,即 $ 5 \times 6 = 30 $ 岁。
3. 所以妈妈今年的年龄是 $ 30 + 7 = 37 $ 岁。
**验证:**
- 妈妈今年37岁,7年前是 $ 37 - 7 = 30 $ 岁;
- 儿子7年前是5岁,且 $ 30 \div 5 = 6 $,符合条件。
**结论:妈妈今年37岁。**
速度:100.69 token/s 总量:553 token
03、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,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。小红排在第二行,从头数,她站在第5个位置,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,这个班共有( )人
【解析】站队问题,要注意不要忽略本身。从头数,她站在第5个位置,说明她前面有5-1=4个人,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,说明她后面有3-1=2人,所以这一行的人数为4+2+1=7人,所以这个班的人数为7×6=42人。
<think>
我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: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,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。小红排在第二行,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,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,问这个班共有多少人。首先,我需要理清楚题目中的信息。
首先,全班排成6行,每行的人数应该相等,因为是“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”,所以每行的人数是一样的。设每行有x人,那么全班人数就是6x。
接下来,小红在第二行。从头数,她站在第5个位置,这里的“从头数”应该是指整个队伍的行数方向,比如第一行的人是从头开始排的,第二行是在第一行后面,所以整个队伍是6行,每行x人。
“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”——这里可能有两种理解:一种是整个队伍的列数,即每行有x列(位置),从第一列开始数,小红在第二行的第5列;另一种是整个队伍的行和列的组合,需要明确。
通常,广播操排队时,可能是按行排列,每行有若干人,列是横向的位置。比如,第一行:1,2,3,...x;第二行:1,2,3,...x,以此类推。这时候,“从头数”可能指在列的方向上数,即每行的位置是从左到右1到x,那么第二行的第5个位置就是该行中从左边数第5个。
“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”——这里“从后数”可能指在行中的列数,即该行中从右边数第3个位置。那么对于一行来说,如果每行有x人,那么从左边数第5个,从右边数第3个,说明这一行的总人数是5 + 3 - 1 = 7人?因为从左边第n个,从右边第m个,总人数是n + m - 1(因为第n和第m的位置可能重合,比如中间位置)。
验证一下:假设一行有x人,小红在第二行,从左边数第5个,那么她的位置是该行的第5列(列数),从右边数第3个,那么右边有3个人,所以总人数x = 5 + 3 - 1 = 7。因为如果从右边数第3个,说明她右边有2个人(因为第1个是自己右边的第1,所以从右边数第3个就是左边有2个人),所以总人数是5(左边)+3(右边)-1(自己)=7。
比如,一行5个位置:1 2 3 4 5(左边数),从右边数的话,5是第1个,4是第2个,3是第3个,所以如果小红在从右边数第3个位置,那么她左边是2人(1和2),所以她从左边数是3?不对,可能我搞反了。
再仔细想:在一行中,从头数(即左边)的位置和从后数(右边)的位置的关系。比如一行有n个人,第1个位置(最左边),第2个,...第n个位置(最右边)。
如果小红从头数是第5个,那么她左边有4个人(位置1-4),她自己是第5个,所以从右边数的话,她右边有n - 5个人(因为总共有n个位置,她自己占1个,右边有n-5个),所以从右边数的位置是(n - 5) + 1 = n - 4?不对。
正确的方法:在一行中,从左边数第a个位置的人,从右边数的位置是总人数 - a + 1。例如,一行5人:位置1(左)→从右数第5;位置2→从右数第4;...位置5(左)→从右数第1。
所以题目中说小红从头数是第5个(a=5),从后数是第3个,那么根据公式:从后数的位置 = 总人数 - 从头数的位置 + 1 → 3 = x - 5 + 1 → x = 7。对,这样算的话,x=7。
比如,一行有7人:位置1(左)→从右数第7;位置2→6;...位置5(左)→从右数3(因为7-5+1=3),对,这样就符合:左边第5个,右边数是第3个(7-5+1=3)。
所以每行有7人,因为全班排成6行,每行人数相等,所以总人数是6×7=42人。
不过需要确认题目中的“从头数”是否指的是整个队伍的行排列。比如,可能有人误解为整个队伍是从第一行开始数,但题目说“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”,所以是6行,每行人数相同,每一列有6人(因为6行)。
这时候,“小红排在第二行”——第二行,即从前面数第2行;“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”——这里的“从头数”可能是指在该行中,从左到右第5个位置(即列的位置),因为通常排成几行的话,每行有若干列,所以“从头数”可能指在该行内从左数的位置。
例如,第一行:第1列、第2列...第x列
第二行:第1列、第2列...第x列
...
第六行:第1列、第2列...第x列
那么小红在第二行,从头数(即该行内)第5个位置,所以她所在的列是第5列;从后数(该行内)她站在第3个位置,即该行内从右数第3个,也就是该行有x列,所以她是从左数第5列,从右数第3列,那么x=5+3-1=7(因为左边有4人,右边有2人,加上自己是7人)。
验证:一行7人,从左数5个位置,就是位置1到7中的第5位,从右数的话,右边有2人(6和7),所以从右数是第3位(因为7-5+1=3,对,5th from left is 3rd from right in a row of 7)。
所以每行有7人,6行就是42人。
另外,可能有人会想是否是整个队伍的从头数,比如第一列到第六列?但题目说“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”,所以是6行,每行人数相同,列数取决于每行的人数。
“从头数”通常指在该行内,因为如果是整个队伍的从头数,可能指第一列开始,但这里小红在第二行,所以整个队伍的从头数可能指行序和列序,但题目说“她站在第5个位置”,应该是指在她的行内(第二行)的位置,即列数。
所以结论是每行7人,6行42人。
</think>
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时,全班排成**相等的6行**,说明每行人数相同。小红位于第二行,从头数(即该行内)她站在第5个位置,从后数(即该行内)她站在第3个位置。
---
### 分析过程
1. **确定每行人数**
在一行中,若小红从左数是第5个位置,则她从右数的位置为:
$$
\text{从右数的位置} = \text{总人数} - 从左数的位置 + 1
$$
题目中给出:**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**,代入公式:
$$
3 = x - 5 + 1 \Rightarrow x = 7
$$
所以,**每行有7人**。
2. **计算全班人数**
全班共6行,每行7人:
$$
6 \times 7 = 42
$$
---
### 结论
这个班级共有 **42** 人。
$$
\boxed{42}
$$
速度:95.16 token/s 总量:1877 token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: 转载自诺德美地科技